九游娱乐APP下载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景观园林景观设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园林景观作为我国长期存在的一种景观设计项目,其在我国的创新设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价值和时代意义。在现今城市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园林景观的设计不仅是一种艺术的体现,其更多地是对一个城市文化和城市风气以及成为未来发展目标的承载和寄托。园林景观作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部分,其在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始终将文化传承和人性关怀2个方面集合在一起,将其贯穿使用在园林景观的设计建设中,不仅对于园林景观存在价值的发挥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园林景观所在城市的持续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园林景观的设计必须在严格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即对自然规律的遵从。尊重自然规律是对人性关怀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体现。一般而言,园林景观设计是对原有自然环境的改造和重新规划,人为的设计势必要对自然环境的循坏形成不利影响。为了避免这种不利影响,对园林景观及周围生态系统影响的扩散,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力图在对自然环境最小伤害的程度下,始终秉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园林景观作为现今普遍存在于城市中的建设部分,能够体现其区别的即为不同地区园林建筑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和融合使用。本土文化是在一个地区人民生产生活发展过程中各种思想、意识的集中反映,其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因此,强化园林景观对本土文化的传承,通过民俗文化、民俗景观等的应用体现园林景观独一无二的特色,与其它地方的园林景观形成明显的区别。
园林景观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对本土文化的传承,本土文化的创新使用是园林景观创意提出的根源和文化基础。如某城市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不能完全遵循现代化的设计观念,沿用西方景观设计,对于年代久远而又比较破旧的建筑物、民居和景观一律采用拆除的方式,这种毫无文化寄托,没有民俗风情寄托的园林景观设计从根本上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对于建成之后园林景观价值的发挥也是非常不利。因此,在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园林景观设计应秉持继承传统文化,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景观原则的基础上,采用我国传统的借景、漏景等方式进行园林景观的创新设计。
现代园林景观建设最为直接的目标就是人性关怀的实现,这也是基于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应秉持促进人们群众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强化人性关怀原则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具体而言,就是绿地面积足够大且植物的种类比较丰富,而且园林景观的设计能够含有水、花、鸟等多个自然属性的事物。如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应增加绿地面积,在文化娱乐设施和绿地面积协调设计的情况下,为城市居民提供散步、陶冶情操、回归自然的场地。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文化传承与人性关怀的体现最主要的还是通过将历史文化和风俗文化创新应用在实际设计中。如陕西省著名的袁家村,在设计园林景观中充分融入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并在继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其最终的创设能够让观光者在浓厚的历史氛围中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且感受到特有的、朴实的民俗文化,能够唤起隐藏在国人心中的历史责任感和乡土情结,对于整个园林价值的发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在现今许多园林文化景观的设计中,其能够体现的人性关怀就是通过特定的标志性建筑物或雕塑,表现人们对于健康、稳定、高效等生活的追求,能够让人们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明确未来的生活追求,同时体现人性关怀。
综上所述,基于文化传承和人性关怀的园林景观设计应用,应注重从本土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的传承,并且能在坚持环保、回归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创新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以此促进园林景观价值的发挥。
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现状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人们生活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对于生活、工作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园林景观设计人员仅仅凭借以往的经验和技术来进行规划设计工作是不够的,我们必须灵活的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时能与周围的环境完美结合,建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关系,建立一个拥有文化内涵和生活舒适的理想的园林环境空间。因此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必须做到资源的节约、景观和周围环境协调、中国传统规划和西方的规划设计手法能完美的结合等要求。
在现代的城市居民心中,园林景观的意义已经不仅是用于游玩或者休息的场所了,它还拥有着环境保护以及放松心灵的功能。园林景观中的绿化植物不仅仅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工具,而且还拥有净化空气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起到减低噪声及调节空气湿度等功效。
然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对于绿化类的园林环境不能盲目的追求宏大的园林景观,而是应该使我们设计的园林景观能融入自然;由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不同的气候环境,因此在进行绿化类的园林景观设计时不能只是模仿,而应该自己的特色;园林景观在设计建造时不能破坏本地的生态环境,不能对园林中的绿色植物进行随意的配置,要保护园林中植物的多样性。
园林景观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园林设计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体现,对于城市的生态魂晶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是城市必不可少的一种景观形式。居住的环境中很重要的决定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就是园林景观的设计,其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了居住者对其的满意程度,决定了城市的外貌。而且,在对于自然环境上也起到了很好的改善作用,具有防风固沙、吸附灰尘、降低噪声、涵养水源等都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是自然生态的调节剂,保护了生态平衡,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在视觉上,园林景观对于城市的影响是首要的,是在大地上进行作画。将一些植物、水体和景观建筑等表达在土地上,或婉转曲泽或步移景异或大气磅礴,将城市打扮得更加生态美好。通过营造出一种适合人类生活的符合生态习性的空间环境,使环境变得舒适、安逸,适宜人们居住。绿地植物地园林景观的建设主体,对于化境的美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植物给予人们美感,因其有着自身的色彩和姿态,通过一定的组合体现出不同的风韵。一个居住区或者是一天街道没有植物加以点缀和装饰,就会显得毫无生气,缺乏生气。在植物的装饰作用下就会显得生机盎然,有居住的氛围。许多风景优美的城市都是因为植物的美化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不仅仅只是建筑物的高大和雄伟。园林景观对于城市起到了很重要的调节作用,不管是生态上还是视觉上都有着一定的低位。对于净化空气、净化水体、净化土壤、杀菌、改善小气候、减低噪声、防灾避难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多寄托在景点形式中。点的布局要能够突出重点,且疏密有致。景点的分布要按照“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原则进行,要充分考虑到游客聚集和分散的情况,做到聚散有致、动静结合。其次,点要做到相互协调,相互映衬,以点作为吸引游客视线的核心,并在视域范围内将点与其他景观进行联系,景点之间要能够相互协调,注重游客的视线范围和角度。再次,点要做到主次分明,且重点突出,要有一个点能够体现出园林的主景或是主体,表达出园林景观的构思立景中心,这个点既可以是人文景观,也可以是自然景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点主要包括置石、筑山、水景、植物、建筑、小品和雕塑等。点的布置既要协调,又要突出,例如在植物设计时,要突出植物既能够作为单景又能够作为衬景的作用,既可以单独欣赏又可以突出其他景观,再如在建筑点的设计中,即使是一些用混凝土建造的建筑物,也最好用竹、茅草等进行装饰和覆盖,要体现出朴素、自然的情境,另外,还要注意建筑造型风格等和园林的主题风格保持一致。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线的功能主要为审美功能、导向功能、分隔功能。审美功能即每一种线的变化都能够带来特殊的视觉效果,粗细线条、浓淡线条、曲直线条和虚实线条等能够带给观赏者不同的视觉印象和美感;导向功能即线条的方向性,能够引导人流;分隔功能即通过线条来展示出路径、植物、地形等的区分,分隔出特定的空间。在线的布局时,要遵行自然性原则、序列性原则、功能性原则。由于园林要表达的是自然美,因此在线的布局时,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另外,线要能够发挥出满足人们观赏、交往、交通等的需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线主要包括:路径,即供游客散步、观赏、休闲的风景,以曲折为主,通过与道路两旁景观的结合,变现出步移景异,丰富变换的特点;滨水带,即陆域和水域的交界线,让游客能在观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水面的凉风;景观轮廓线,在轮廓线的设置时,要考虑到观赏角度和距离的问题。
在城市地理学中对面的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任何部分,如果在某种指标的地区分类中是均质的,那么便是一个区域。按照活动要素来讲,可以把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面分为游憩区、服务区、管理区、休闲区等。面的布局原则首先要遵循整体性原则,要能够在总体上有机完整的进行空间分割和关联,在空间的排列序列中,能够理清主从关系和各个景观的特征。其次,要遵循顺应自然的原则,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山水、土地等进行组合,并最好和自然地形的分界线一致,这样稍加点缀,便能够呈现出如画的风光。再次,要遵循生态原则,让土壤、植物、动物、气候、水封等条件能够相互作用,并维持景观环境的平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面主要包括植被、硬质铺地和水体。植被主要为各类树木和花卉、草坪等,植被的作用是以形、声、色、香为载体体现,为园林增添独特的、变化的风景。硬质铺地的功能不仅仅是为游客提供活动的场地,还能够帮助园林景观的空间构成,通过限定空间、标识空间,能够增强各个空间的识别性。水体主要包括河、湖、溪、涧、池、泉、瀑等,水体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水体的审美价值较高,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体现,其次,水体能够提供一些活动形式,例如划船、游泳、钓鱼等,再次,水体能够调节微观气候,为园林中的动植物提供水源。在对水体进行设计时,要充分对地形、意境等进行考虑,避免营造出死水的感觉。
我国现阶段在景观设计领域内,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在环境生态效应、生态工程技术、人的环境心理行为分析等方面都比较薄弱,没有适用于它的生态学原理作为其生态设计的理论基础,把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融汇到景观设计中去
[1]胡晓燕. 《浅谈现代园林设计》 [J],科技资讯,2007(30)
[2]孟兆祯. 《中国风景园林的特色》 [J].广东园林,2006,28(1).
秩序法则。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在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设计师研究出越来越多样化的设计手法。平面设计就是其中之一,设计师在对平面设计中多采用几何设计手法,也利用抽象主义画风,在这种设计风格下,整个平面上呈现出简洁规整的线性组合,既显简单大气,又不至于平庸。这一处理手法源自于蒙德里安的抽象画。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旧时期欧洲国家具有浪漫主义的几何抽象画风。在景观设计中,这种抽象秩序的法则很受设计师的青睐。所以在景观设计中,这种法则用用变得更加广泛,也被大力推广。这个重大发现一直到今天还在不断被设计师们解释和丰富着,这个法则已经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动态构成。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本身的性格也决定着他的设计风格。一些设计师在平面设计中喜欢用静态几何设计手法,可以突显出画面正解平静的感觉,而一些设计师的平面设计讲究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处理方法是由现代艺术家马列维奇创造和最先使用的。马列维奇是至上主义画派的最具代表的人物。这种至上主义的风格是一种自由向上的艺术风格,他不同于蒙德里安的抽象几何画,它呈现出一种自由的动态形态,可以很直接的表达出设计师所想流露的情感,所以马列维奇的作品有很强的动态感,在平面构成上有独特的创造。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动态的艺术表达方式使设计的形态更加丰富多彩。
网格运用。网格设计手法是将特定的设计对象纳入网格中的设计手法。网格设计手法可以使空间具有一种时空交错的透明性。园林网格空间是直线与网格在无限的延伸中交错,由于网格的存在这种趋势被进一步加强。在这种单一的空间中,利用网格技术制造出的空间透视感,再利用建筑中用墙分开空间的原则,这种设计利用简单的材料和明了的线条,是空间结构变得更清晰更具有连续性。简单的网格形式和几何形式的叠合设计克服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所以这种设计手法也很受现代艺术设计师的青睐。(本文来自于《科学中国人》杂志。《科学中国人》杂志简介详见。)
这种形式的设计手法也是由设计师的性格所决定的设计风格,随性和突发奇想的偶然成为这种设计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手法有:旋转、减缺、叠加、镶嵌、变异、移位、变形、穿插等。并且用绝对的偶然性,去决定即将发生的不确定因素。这种设计的自由方式让很多设计师的想法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变现。
(一)界定景观轴线;西蒙兹在其著作《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的可视景观一节中谈到了轴线,他说:“本质上讲,轴线是连接两点或更多点的线性规划要素。它总是被看作一个联结的要素。”[1]由此可见,园林景观轴线的界定是必要的。因为轴线的引入可以使景观系统具有方向性、秩序性。但园林景观不同于其他的景观类型,它更在意景观所创造的意境,所以轴线的形式有时是笔直的,有时可能是曲折的,但界定轴线的目的就是为了确立空间组织的逻辑顺序,以此契合于景观的功能需求,创造景观的场所氛围。苏州私家园林景观的曲折轴线就让我们体会到了景观空间的无穷变化,感知了景观空间带给我们的无限魅力。
如果说轴线是景观系统的中枢,那么景观涵盖的空间内涵就是附属于中枢上与人交流的媒介。每一个目的就是一种需求,每一种需求就意味着一种行为,每一种行为就必然决定着一种空间模式。梳理空间的内涵就是基于整理景观所承载内容的设计原则。只有明晰景观涵盖的内容,我们的空间组织才会有的放矢。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必须将景观所要涵盖的内容梳理清楚,进而根据各种内容赋予其最为适宜的空间模式。对有相互交叉的或是可以统一的空间进行编排,从而形成清晰的空间模式的组合关系。
当我们梳理出空间内涵时会发现这是一个关于景观目的罗列的庞大列表,要想在场地内同时包容如此多的内容有时是不切实际的。由此我们必须理清各种景观需求,明确它们之间的轻重关系,即明确景观空间的等级。这一原则的目的就是使我们在园林景观创造中正确地对诸多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取舍。明确空间等级的逻辑关系之后,我们才会清晰地利用场地,合理地进行空间的组织,甚至在必要时牺牲某一需求,从而保全景观系统总体的逻辑关系。在确定了空间的等级之后,还要明确空间的模式,将它们合理地归纳为一个个集合单元,然后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经过缜密的推敲,从而论证其是否有交集、并集或是相离的关系。
斯蒂芬拉伯德和汉斯罗易德认为:“空间的序列是一些连续的、独立的空间场所,他们之间以通道相连;人同时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空间。”[2]确定空间序列的原则是当我们明确了空间等级之后,通过景观序列的组织,给景观空间以节奏变化、韵律美感和弹性体验。确定空间的序列是空间秩序性原则的最后环节,其目的是深化空间的秩序,同时在正确的秩序基础上赋予景观空间形式上的美感,甚至使人们通过对空间的感知引发哲学意义上的思考。景观空间不仅仅需要性的景观轴线与丰富的景观内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空间序列的处理将子系统景观空间合理地进行布局,就像优秀电影中高超而又巧妙的剪辑过程,使人们体会到景观的时间变化、强度更迭以及情景交织的过程,从而获得心智愉悦的体验。空间序列的处理就是解决空间与空间关系的艺术,空间之间是需要衔接的,而衔接就意味着机会,空间序列的艺术处理必然会增加景观的魅力,使景观在良好的逻辑关系中具有和谐与美丽的情感内涵。
在《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一书中,阿摩斯拉普卜特这样写道:“人们对于尺度的选择和陈述时九游娱乐,往往从大尺度的元素进入。”[3]我们对于论述尺度适宜性的原则也是依据这样的逻辑,从大的园林景观尺度到人的个体尺度。如何协调园林与人的关系,是创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实践中,避让与弱化是我们对于园林景观的回应。这种方式也是尊重既有的自然环境,尊重发展的有机秩序。针对过大尺度的压力,我们采用谦逊的态度和顺从、弱化的景观营造手法。适时地协调尺度之间的和谐关系,以谦卑的姿态修正尺度对于园林景观的压力。(二)遵从场地功能
笔者已论述过景观空间的内涵,并将抽象内涵具体化,以便在实践中更加轻松地把握。同时必须明确空间与尺度的关系:尺度是数量的度,而空间是需要感知的,更多是基于人的经验。由此可以说,景观中的空间既需要数量尺度的纬度又需要空间感知的经验。基于尺度与空间的关系,在这里引出了景观中的恒定尺度与协调性尺度。景观中的恒定尺度是指遵从于硬性功用景观的要求而产生固定尺度,而协调性尺度则是起到过渡与调和的作用,遵从于景观的功能是针对恒定尺度与协调性尺度之间的关系而提出的,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是恒定尺度景观之间的连接媒介。只有限定好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才会使景观系统运作流畅,才会契合于景观外延的需求。
景观组织紧凑、灵活,在尺度上遵从于园林对于景观的支配。在设计实践中一定要慎重地处理景观竖向界面及景观构筑物,尤其要注意它们自身的高度、体量以及对园林环境的影响。同时要注意景观空间的节奏组织,对于园林中的景观节点与景观空间尽量要谦卑一些,景观空间的侧界面要控制适宜,空间的强度也要适宜,以利于园林的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的承接,而整体的景观系统则要注意适时地用比较柔化的界面对园林的总体空间尺度进行修饰,最终使园林的自然环境和谐地与景观共生。
无论探讨园林尺度、景观尺度还是设施尺度,最终我们的视角还是基于人的尺度。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的感知是不同的,但有时感知的结果却是趋同的。可以认为,在尺度与“人”的关系中,“人”的概念应该是普遍性的,是人的社会群体。E.T.霍尔提出了人往的四种距离尺度:(1)亲密距离:人和人的距离小于0.5m,主要靠嗅觉和触觉,视觉并不重要;(2)私人距离:人与人的距离0.5~1m,触觉和嗅觉起到一定的作用,视觉起到主导作用;(3)社交距离:人与人的距离1~2.5m(较小),2.5~5m(较大)认知主要靠视觉和听觉;(4)公共距离:人与人的距离5~10m,这个限定根据文化社会或个人的因素有所不同。
人的视觉与听觉的信息摄取量占信息接收总量的90%,加上嗅觉以及社交空间等诸多因素,在边长为20~25m的立方体的景观空间范围内人们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视觉感知来进行社会交流,超出此范围感知的强度就会急剧地下降,这一空间的容积范围也为笔者提出适宜人体尺度这一原则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引用自然之美有两层含义:一是借景于自然山水之美;二是借用自然本质之美。借景于山水是出于景观层次的创造目的,将秀美山川作为景观层次的远景引入其中,使视觉美感的空间拉伸至一个更为深远的层次。而借用自然本质之美是出于应用自然元素自身的美学优势创造景观,刘晓光在其博士论文《景观象征理论研究》中将美分为:形式美、具象美、意蕴美三个层次。[4]笔者提出的借景于自然、汲取于自然的设计原则正是期待契合于美的自然景观的视觉体验。引用自然之美,是关注美的意蕴,更是在意于亲近自然的美学趋向。引用自然之美也是在发掘自然景色资源,以一种熟识的美感赋予景观广博的胸怀,以借景的创作方法将大地理尺度的自然景观与人为创作的景观连接起来。
界面因空间而生,是界定空间的要素。界面之美是设计实践中视觉形式美的核心。景观中的竖向界面往往决定了景观空间的性格,而顶界面却是相对开放的。底界面的形式美关乎景观空间的整体美感,小面积的底界面也会影响到受用者的视觉感受,而竖向界面的形式美则关乎公众对于视觉美感认知的大部分体验,因为相对于单一的底界面与开放的顶界面,侧界面更充满着无限形态的变化与丰富的肌理表达。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是否可以让我们思索“意味”与“艺术”的深层联系?这种联系是否就是公众对我们实践中的界面之美内心中的美好震荡呢?车尼尔雪夫斯基说,莎士比亚也不能替代今天的艺术。确实如此,我们的界面之美是属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善良的人们,要为他们量体裁衣。
空间之美在于空间自身的魅力给我们以情感的波澜,也在于空间和谐的尺度关系带给我们轻松、顺畅的行为方式。在园林景观中,意会空间之美的原则是抽象的,但确实是存在的,抽象于空间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园林景观的空间之美在于空间包容的一切,更在于空间自身是否能够唤醒人们对于这虚无概念的情感意识。意会空间之美是设计的原则,也是我们追寻的目标,但它却是滞后的,只有公众在景观中快乐享受生活与游憩之时,我们的空间之美才会真正美得其所。
在诠释景观之美设计原则的道路上,尽端无疑是人性之美。美最终要公众感知,隐喻人性之美是贯穿视觉的艺术性原则的核心线索和主宰一切景观创作的美学要义。人性之美,纯真、纯善。人性之美诠释了艺术追求的最高层次,不是美丽的形式,也不是深长的意味,而是打动人的心灵。隐喻人性之美的原则也就是我们景观视觉创造期盼的幸福的终点。
生态价值观的确立是环境生态性原则的核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的价值观更是我们设计中必须尊重的观念,它应与人的社会需求、艺术与美学的魅力同等重要。从方案的构思到细节的深入,时刻都要牵系着这一价值观念。以这一观念回应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这一观念支撑生态景观的设计;以这一观念影响着设计师和景观受用的公众,在设计与生活时尊重自然带给我们的生命的意义。尊重生态价值是一种观念的形成,并不能仅凭观念去解决景观中的实际问题,它更像是支配性的原则,让我们时刻有着关于尊重环境状况、理解自然的态度。
美好的园林生态基质不得不使我们去积极地接纳,并成为我们景观设计中贯穿始终的线索。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着许多关于大地理尺度景观的生态基质、蓝带、灰带等景观概念,这些大地理尺度的景观诠释着景观设计大环境概念的完美无瑕。从大地理景观的气候角度、从水系的生理感知角度、从生态基质的景观优势角度,我们都要细致地考虑。量身定做我们的景观,使自然的美好环境与我们的景观斑块更好地衔接,从而融为一体。
外界环境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景观的微观生态环境,其中噪声、尘土、建筑、季风、不良气流等都对景观的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修正景观的环境就是基于以上不良因素而提出的设计原则,即以景观的界面为媒介调解场地内的生态环境,如:通过营建高大乔木群景观阻隔噪声与不良空气;通过景观界面的营造疏导不良气流;通过场地内大量的绿色植物的引入降低场地温度,等等。修正这一原则以批判的视角观察场地的现状,而批判是否精准还要依靠实践中准确地发掘与不断地实践来加以论证。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适时而生。生态是对环境而言的,契合乡土正是从环境自身进行挖掘,从而探究环境和谐的本质。契合乡土决不仅仅是观念层面的意识导向,也不仅仅是泛泛的生态设计原则,它的要义在于解读乡土环境以此根植于景观设计之中,契合乡土的意义极为深远,不仅在生态环境的营造上,也延伸到经济、文化、美学等诸多的方面。契合乡土就是创造属于公众的美好园林景观环境,让人们真正地体会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境。
场所是传播情感的空间能量,我们希望这一能量能够最大化地给予公众。在实践中,我们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包容宽泛群体的原则,细致入微地深入到体贴人性的景观界面、毫无障碍的交通系统、充满绿色生机的休闲景致、高效舒适的景观。场所是情感的集合,而情感之中我们更要关注包容,一切景观营造的目的都以包容公众的受用质量为主旨。包容宽泛群体不仅仅是指导实践的原则九游娱乐,更是景观营造的价值取向。
可以说,文化是场所聚合的第一动因,也是各种行为起始的缘由。景观设计也正是基于“文化动因”这一内聚力,将地域、民族、历史以及生活中人们的文化积淀与生活模式转化成园林设计的素材和景观设计中空间组织的依据。无论是直观的视觉体验,还是行为及生活习惯;无论是物质构成的熟识感知,还是精神体验的似曾相识,关于场所感的认同,主要还是源于对地缘文化的认同,所以地缘文化的提炼深度与拓展广度决定了文化特质景观的品质,决定了能否得到公众认同。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亲近自然、亲近绿色、亲近闲适、亲近运动。当我们将若干园林景观作品推出让人们去自由选择时,往往最多的选票都会投在关注心灵需求的作品,因为此类作品涵盖了人性最为本质的亲近自然、释放自我的真谛。在设计实践中,契合高级的心理需求无疑是场所认同的绝佳途径。无论是出于亲近自然的心理还是出于休闲游憩的需求、甚至渴求获得喘息的愿望等。
园林景观学是在我们国家似乎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开设这门学科的的高等学府也不是很多,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所国内知名院校,但它在我国确实已个古老的学科,国内最早开设景观学的高校应该是重庆大学,虽然古老但它却在不断发展的中,这一点是有共识的,我国景观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得益于我们国家五千多年的光辉灿烂的文明史,最早的景观据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应该发现上古的仰韶文化时期,当然那个时候只是简单的石头堆积,直到殷商时期才正式开始得到重视,然后经过秦汉、唐朝等几个朝代的演化发展,到宋朝时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就是景观园林学在我国应用的最好的印证,到明清两代基本维持了宋朝的高度、清朝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就是近代杰出园林设计案例。
任何学科的发展总要有一个基础,即出发点,景观学方面东方和西方、中国和外国则存有差异。中国近现代的园林学和中国多数现代科技文化的学科一样都很年轻,但它起步时绝非一张白纸。因为中国景观园林的历史非常悠久而且业绩辉煌就如前面所提到的,全世界都承认中国古典景观园林设计是独树一帜的体系,它对世界园林艺术发展有着巨大贡献。这是中国景观园林学的根基所在。
景观的基本成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东西,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东西,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东西称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东西,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当然也有例外,如山体就是硬质的,但它是自然的。
这里的园亭,是指园林绿地中精致细巧的小型建筑物。可分为两类,一是供人休憩观赏的亭,另是具有实用功能的票亭、售货亭等。
明《园冶》中说亭者,停也。所以停憩也。说明园亭是供人歇息休憩的地方,这是本文要叙述的对象。
建亭地位,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由内向外好看,二是由外向内也好看。园亭要建在风景好的地方,使入内歇足休息的人有景可赏留得住人,同时更要考虑建亭后成为一处园林美景,园亭在这里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园冶》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基立无凭。
园亭虽小巧却必须深思才能出类拔萃。首先是选择所设计的园亭,是传统或是现代?是中式或是西洋?是自然野趣或是奢华富贵?这些款式的不同是不难理解的。
其次,是同种款式中,平面、立面、装修的大小、形样、繁简也有很大的不同,须要斟酌。例如同样是植物园内的中国古典园亭,牡丹园和槭树园不同。牡丹亭必须重檐起翘,大红柱子;槭树亭白墙灰瓦足矣。这是因他们所在的环境气质不同而异。同样是欧式古典园顶亭,高尔夫球场和私宅庭园的大小有很大不同,这是因他们所在环境的开阔郁闭不同而异。同是自然野趣,水际竹筏嬉鱼和树上杈窝观鸟不同,这是因环境的功能要求不同而异。
再次,所有的形式、功能、建材是在演变进步之中的,常常是相互交叉的,必须着重于创造。例如,在中国古典园亭的梁架上,以卡普隆阳光板作顶代替传统的瓦,古中有今,洋为我用,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以四片实墙,边框采用中国古典园亭的外轮廓,组成虚拟的亭,也是一种创造。用悬索、布幕、玻璃、阳光板等,层出不穷。
只有深入考虑这些关节,才能标新立异,不落俗套。这决非是套用一只敷衍了事所能比拟的。
植物造景可谓艺术在其中起很大作用。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植物造景区别于其他要素的根本特征是它的生命特征,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对植物能否达到预期的体量、季节变化、生态速度要深入细致考虑,同时结合植物栽植地、小气候、干扰等多因素的考虑。在成活率达标的基础上,利用植物造景艺术原理,形成疏林与密林、天际线与林缘线优美、植物群落搭配美观的园林植物景观,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造景同时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水在常温下是一种液体。本身并无固定的形状,其观赏的效果决定于:盛水物体的形状、水质、周围的环境。水的各种形状、水姿,都和盛器相关。盛器设计好了,所要达到的水姿就出来了。当然这也和水本身的质地有关。一般来说。水要求是透明、无色、无味的,各种水体用途不同,对水质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是污染的水就不是这样,它是景观的反面。个别的时候,也有人为了观赏需要。把水染色的,又当别论。水体周围环境的风、温度、光线等自然因素,也会影响水体观赏效果。例如刮了大风。波涛汹涌,哪来欣赏水面倒影?温度下降,水结成冰,波光潋滟的湖面,变成光滑耀眼的冰场,观赏的趣味,使用的方向就聚然不同。光线对水体观赏效果更为明显,每一个人都知道白天和夜晚如何去欣赏水景。请读者注意。为了达到效果,往往要在水体中补充人工照明。而这时的观赏效果往往是优于白天的最佳景观。
如喷泉、瀑布、池塘等等,都以水体为题材,水成了园林的重要构成要素,也引发无穷尽的诗情画意。冰灯、冰雕也是水在非常温状况下的一种观赏形式。园林水景景观也能改善环境,调节气候,控制噪音。特别的是矿泉水还具有医疗作用,负离子具有清洁作用,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
园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采用变断面的型式。如转折处不同宽狭;坐凳、椅处外延边界;路旁的过路亭;还有园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等。这样宽狭不一,曲直相济,反倒使园路多变,生动起来,做到一条路上休闲、停留和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
园路的转弯曲折。这在天然条件好的园林用地并不成问题:因地形地貌而迂回曲折,十分自然,不在话下。为了延长游览路线,增加游览趣味,提高绿地的利用率,园路往往设计成婉蜒起伏状态,但是上海园林用地的变化不大,往往一马平川而根据不足。这时就必须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来配合园路的转折和起伏。例如,在转折处布置一些山石、树木,或者地势升降,做到曲之有理,路在绿地中;而不是三步一弯、五步一曲,为曲而曲,脱离绿地而存在。陈从周说:“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
园林景观环境设计必须把其环境保护、文化娱乐、经济、艺术等要求作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加以综合考虑,不能互相割裂,孤立起来处理。园林景观的内容和任务是统一的,地形地貌的处理(利用和改造)不是无目的,而是为了实现园林景观的综合任务。建筑物、道路广场、水面、种植等布局都要围绕实现园林景观的综合内容进行考虑。应与园林建筑活动场地的土方要求,以及全园的种植规划、植物生态要求结合,不能单纯从土方工程方便来考虑。
[1]周曦,李湛东.生态设计新论―――对生态设计的反思和再认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美)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俞孔坚,王志芳,孙鹏,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吴良镛,走向持续发展的未来[J].城市规划,1996(5):4-8.
1.1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景观的重要性。水景景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而水是风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可能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它极具可塑性,并有可静止、可活动、可发出声音、可以映射周围景物等特性,所以可单独作为艺术品的主体,也可以与建筑物、雕塑、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水景在公共艺术的范畴里占有重要地位。从各优秀园林的设计方案不难看出,水景以它独特的观赏特性和美学表达方式,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研究证明,水生植物可以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抑制有害藻类大量繁殖,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中再释放,以利于水体的生态平衡。近年来兴起的人工湿地系统,在净化城市水体方面表现突出,正是水生植物生态价值的最好体现。同时,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环境。
1.2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的原则。(1)统一协调原则。园林景观设计水景设计过程中的统一协调原则主要是指水景营造时应与园林中的其他环境和景观品质相衬托、相协调。要全面考虑设计环境的水源、气候等生态条件,即水景风格应当与环境、建筑风格等相一致。(2)形式恰当原则。对于多数的园林水体面积而言,应当以其美观、实用性为标准。通常情况下,园林水景的水池面积以园林总面积的30%为宜,水池中的倒影极具观赏价值。当前最能体现形式恰当设计原则的即为美国的波特兰大市大会堂前的广场水景,堪称美国至今为止最精彩的水景设计作品。(3)突出特色原则。在园林景观设计水景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处理好园林整体与水景设计之间的关系。对于那些水乡气息较为浓重的园林可将水景作为重点予以突出,从而给人灵动之感;对于那些气氛相对厚重的园林可将水景设计当作一种辅助手段,以恢弘基础为基调给人清新之感。
2.1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类型分析.园林景观设计设计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的水景景观。(1)喷泉:水自下而上喷涌,形成不同形式的水态,在长期的设计与研究过程中,喷泉作为一种常见的水景,主要有扇形、瀑布以及蒲公英等各式各样的形态。(2)涌泉与溪流:涌泉主要是在模仿自然状态下的承压水形式,与跌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循环的动态系统,其主要设计构成有管道、泵以及喷嘴等部分。溪流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可涉入式与不可涉入式。其中,可涉人式水深一般在0.3米左右,可有效防范儿童溺水,而且水底还做了防滑保护措施,可供儿童戏水;不可涉入溪流则主要是以水生植物的种养为主,并以此来增加其观赏性与趣味性。(3)瀑布跌水:瀑布主要是按其跌落方式进行划分类型,有阶梯式、丝带式、滑落式以及幕布式等类型。为确保瀑布能够沿着墙体、山体等结构平稳的滑落,通常会对墙面进行坡面处理,有效要对落水口位置的石头实施卷边处理。实践中可以看到,因瀑布水量不同,在视觉、听觉效果上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落水口位置的水流量、高度差成为设计的重点。
2.2园林景观设计中营造水景景观的手法。(1)找出原型,多角度设计。设计师首先应当能够掌握多种学科知识并有效运用之,同时还要求寻找自然原型,研究对象具有相似的环境、地形地貌等。我们可将原型探寻的范围划定在同一个自然带之内,然后通过地貌等,对原型进行研究,这是营造水景的一种重要手法。(2)顺其理,理其形。这种调整是建立在全面掌握要模仿的自然水景意境、特征基础之上,通过营造天然式的水景使人们感受到该水景如同自然天成一般。(3)分要素与造意境。园林水景效果是通过分要素与造意境手法表现出来的,应当了解水景营造之要素。应当不断地对水景整体规划进行整体把握,对上述要素的设计合理性进行考究,从而采用艺术手段将水景营造之意图充分的表现出来。
3.1应当加强对水生植物的开发性研究。当前国内相关单位及个人虽然已经对水生植物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但仍然多集中在资源分布、分类研究上,而对水生植物研发力度不够。同时,应当注意水生植物配置中的平衡性,坚决避免只求短时间的观赏价值、不讲艺术性的理念左右水景设计行为,一定要充分考虑生态平衡,均衡。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加强对观赏性植物的种植与养护,不同的水生植物生活在同一个水体之中,群体数量可能会不断的扩大,若不加以适当控制,必然会导致营养、光照难以维持正常生长。
3.2避免水生植物混乱现象的出现。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植物的适应性非常的强,而且在不同水域其生活型也不相同。比如,竹叶眼子菜和矮慈姑等,均属于沉水植物,但实践中也可在湿土中生存。同时,要注意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植物品种选择,养分含量高、肥力强的土壤中,可栽种一些喜肥性植物,而较为贫瘠或沙化非常严重的土壤中,应以耐旱性植物为宜。静水环境中以浮叶和浮水植物为主,而流水环境中则要以挺水类植物为最佳选择。
3.3不同区域环境下,选择的植物及配置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植物配置过程中,特别是人工湿地营造时应以乡土植物为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乡土水生植物具有较强的适能力,对当地的气候、温度、土壤以及光照条件比较适应,因此成活率比较高,也便于日常管理。在园林水景设计过程中,对较为新奇的一些外来水生植物应用时,应当参考其所属地区的生长表现进行配置,以免盲目配置导致难见成效。
园林景观设计是衡量现代城市文明与价值的标准之一。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景观的运用九游娱乐,更是将自然与设计更好地贴合,以适应现代都市人崇尚回归自然的生活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1]喻浩文.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和灌溉的若干情况及节水节能问题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3)
园林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活和居住环境,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对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园林对城市景观的性能影响首先体现在视觉效果,园林表现手段主要是通过植物群落,水,园林建筑,地形元素来实现目标。通过创建人性的,符合人类的活动要求的空间环境,以营造环境宜人,舒适,轻松,舒适的景观。人们的生活环境,景观设计好不好不仅是一个国家形象和城市形象的问题。而且对预防沙尘,保持水土、降低噪声,调节气候和保护生态平衡,都有一定的自然环保作用。
景观设计是各类山,水,植物和建筑等各类景观的综合设计,属于艺术类设计,是人们在城市建设中对美的一种追求。各种景观的合理安排,使人们得到美的感受,通过对平凡物体的巧妙安排,使环境达到美感的和谐。现今社会,人们对居住的要求已经从过去住的暖、住的宽敞明亮向着住得舒适,住的美观过度,不仅自己家要美,周边环境甚至城市环境也列入了人们的考虑范围。现在的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建筑物安全、质量、功能,防火规范、建筑空间规范、建筑模数标准等要求,同样也要考虑环境景观配置。为了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越来越高的要求,设计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创新:
城市景观,一方面显示着城市的发展概念,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城市的文化地位。任何一个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了城市的环境,其发展模式是不完美的,同样是不科学的。植树造林是城市绿化必然的选择,可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景观规划可以建立合理的绿地布局,以及各种在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规划,提高市民的生活环境,引导公民更加健康的生活。同时城市园林化可以协调城市的自然环境,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公共绿地建设,促进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带动经济效益增长。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中的作用越来越不能小觑。
1.1.2 致力于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注意生活环境。城市建设也越来越多的向着这个方向努力,这一领域越来越被设计者所重视。因此,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中,最常用的景观是绿色物。植物不仅美化环境效果出众,而绿地系统是城市唯一的生活基础设施,在改善城市面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绿色植被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做好园林绿化。在植物景观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植物的价值,更注重欣赏植被的实际效用。因地制宜的根据当地地形,气候,地貌,植被,水和物种的实际情况,调整措施,搞好城市绿化。
园林小品是在花园里休息,装饰,照明,为游客服务的景观管理和小型建筑设施。一般没有内部空间,体积小,造型别致。园林小品,不仅可以美化环境,丰富的花园,为游客提供休息和文化活动的设施,使人们得到美的感受和良好的环境。创建园林建筑小品的要求是:根据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和布局,巧妙的和适当的设计;充分反映建筑的特点,它巧妙地根植景观造型中,不破坏原有的风格,通过对自然景物形象的取舍,起到造型简洁,景观丰富的效果;丰富园林空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园林小品装饰与精致,灵活多样的特点,设计创作可以“景到随机,不拘一格”,在有限的空间提升自然的吸引力。
虽然现在的城市建设越来越重视景观设计,但目前的景观设计工作,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大部分景观建设是雷同的,虽然也取得了城市的绿色贡献,但没有创新,让人感到视觉疲劳无法体会整个景观的效果。无法获得视觉美感。
现在有些景观继承前人,或模仿当代设计,独立的景观设计,也往往只重视绿色植物的设计,没有充分利用的生态效益和绿色植被的环境效益。简单的追求景观形式与艺术表现的观赏价值,或单纯强调整体的对称性,以及对视觉的影响,不考虑在园林景观的规划和具体条件下的植物生长情况,不利于保持景观的稳定性生态结构。更为严重的是,建设时重建设,轻管理,使大部分的景观随时间推移失去美感,不能使城市景观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现在城市建筑景观使用的植物物种丰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植物与建筑、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纯绿色,雕山塑石充其量只能给人视觉上的享受。不能达到让人身心放松。因此,景观多样性和差异性不同于大杂烩,而应该在统一主题中彰显其深厚的文化生活。园林植物品种在中国也比较丰富,有多种类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所以,在植物的配置,尽量使用本地乡土树种,突出植物景观,及地方特色。
现在,人们在选择居住环境,更注重的是整个景观的设置,优雅的居住区景观的建设,已成为许多房屋建筑物的卖点。这是需求小区的园林小品。在设计时,设计者应结合景观和建筑景观,合理配置,协调突出园林建筑与和谐的景观特征的环境特点。
景观设计主要是为了服务人民,即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实际需要。设计的作品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是设计的关键。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需要对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性格大概的了解,从他们的实际需要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审查和改造园林小品。例如,在公共场所椅子设计时,座位之间的间距,椅子的大小和外观,等多角度出发才能设计出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满足人们审美的景观小品。
为了服务大众设定的园林小品。不能引起人们的反感因此还要关注园林小品的合理性及尺度问题,例如在设计垃圾同时,设计者应充分考虑不同的情况。例如,可以在同一个垃圾桶旁边,重新设计一个更小的投递口较大的小型垃墩篓,让孩子觉得自己也可以,让他们可以线 最后,考虑到人们的审美取向
园林小品的重要作用之一是美化环境,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园林小品,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可以充分利用线条,颜色和形状,如观看者的兴趣。这就要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设计的美学原则,以符合国人的审美观念草图。例如,当城市路灯的设计。比如中国的江南景观设计的重点是流水,流或桥梁的设计。迎合了当地人的审美心态。
当今的园林小品正向着人性化、生态化、艺术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相互交融,为园林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紧跟时展,根据实际要求不断创新,以人为本,才能设计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在中国古代,古人以“景以境出”这一词语来概括景观的本质。而其中所指之“境”即为意境。意境是存在于人们的大脑之中是一种人们无法看到或摸到的心理感知。园林意境能够通过具体的园林的形象反映一定的情感,使观赏者在欣赏景观的同时能够产生一定的情感,进而呈现一种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从而实现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自古以来,我国园林景观的设计注重写意,即表现意境,这已成为历代园林设计能工巧匠的共同追求,也使得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园林是一种客观存在、占有一定空间、真实的自然境域,而其意境的变化可随时序、朝暮、气象以及生命植物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特征。园林意境具有一定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在:其一,短暂性。园林景观意境的呈现往往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而园林景观所要表达的意境的主题便是其处于最佳状态且能够以一定的频率出现的情景。这就决定了意境最佳状态的短暂性。例如我们较为常见的园林景观,如“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扬州的“四桥烟雨”等,都需在特定的季节、时间和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才能观赏到其最佳的意境。其虽短暂,但却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其二,园林景观意境具有一定的交融性这主要是体现在多种艺术形式的交融所实现的综合的艺术效果。园林所表现的已经是在多种艺术形式综合交融,并借助于实际可见的景物和空间所完成的作品。园林意境的这一特征同诗画有一定密切关系,即同为美学上之“情景交融”。其三,虚实结合为园林意境的又一基本特征一般我们在对景观进行观赏时主要两方面进行综合欣赏,即可见的实境和所体现的虚境。其中虚境为实境的升华,意识园林建设的创造意向和想要实现的终极目标,其能够体现出整个园林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在园林景观设计结构中居于灵魂和统帅地位。但虚境并不是凭空就可以产生,它是以实境为载体通过实境予以表现,从而展现在观赏者眼前。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往往在虚境的统摄下,利用园林实境表现虚境,这就是园林意境中的虚实相生,虚实结合的特征。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意在实现园林意境的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物我交融以及审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流。这也要求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在追求意境的表达上应当注重实现情、景、文化的融合。
其一,利用物境表达意境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较为推崇托物言志思想。诸如利用用松梅竹来表达文人的品行高洁、用蓬莱表达对神仙的向往等。在园林景观中同样如此,已有利用利用物境表达意境的典型。其中较具特色的为品鉴和运用石的摆置,以物境的形式美营造意境美的典范,例如如运用假山置石、抱角、镶隅等。另外在园林中园林的匾额、楹联等也是从物境到意境的重要表达手法。其二,运用意境表现意境这主要是指,在景观设置时按照一定的意境进行景观的设置,通过这一景观,引发观赏者的意境。也即是通过预先设定园林的意境来利用物境形式美的营造达成意境的展现。中国古代园林中较具特色的有苏州沧浪亭,意在表达造园者“沧浪之水清兮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濯吾足”。其三,运用缩影的守法展现理想境界通过缩影的手法可以利用实景的抹灰或神话等理想境界来表现人们的志气与兴趣以及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遐思、移情、憧憬。其实,缩影的手法,符合意境到意境的表现手法,及利用真实肉眼可见的景观或者历史文化遗存来实现形式美和意象美的整合,并在形式美的物境上实现意象美的再现。缩影并不是单纯的景物移植,更是在对优秀传统文化底蕴进行深入发掘,加以提炼、加工之后以真实具体的形式予以表现,来表达“形未成而意先生”的效果。
其一,实现景观与功能的统一。只有实现园林景观与其建筑的功能实现统一,才能够对园林思想予以真实的表达,从而创造出艺术价值更高的境界。例如亭中的石椅,溪旁的靠栏以及吸引人的小吃等功能性建筑的设置变显得十分巧妙。就园林景观设计而言,即使是再好优美的视觉景观,如果不能够使欣赏者有听觉、视觉、感觉乃至全身心具有舒适感,并能获得一定的美感,那么景观便无意义而言。而景观意境的表达也是功能和景观相统一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其二,尊重自然,源于自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尤其注重反映自然风景的园林景观。要在对大自然规律、自然面貌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将自己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专业知识和修养以及创造经验有机结合实现作品的创造,塑造自然的原型。
我国传统园林景观中,水景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达到了较高的造诣,如在我国著名的苏州园林中,水景设计种类多样,既有流动的,又有静止的,既有环廊绕柱的,又有独立成片的,水景的设计使得苏州园林整体效果呈现出纷繁多样的特点,更增加了苏州园林的艺术气息,使得人们在园林中充分地感受到美与自由。
园林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运行与发展离不开水,若园林景观中仅仅有单一的树木,在短期内园林景观可能不会受到影响,但就长期来看,缺乏水进行调整,园林生态系统会出现不协调的现象,甚至导致生态系统的逐步衰竭。
河流的自然性、随意弯曲是其本性,所以在设计中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随弯就折。蜿蜒曲折的河流集合了急流与缓流、深潭与浅滩,这种自然河流形成了变幻的水景效果。天然河道没有笔直的,如果我们把河流修建成一条笔直水景,它势必等速,等速的河道里水生动植物难以停留生长,而在蜿蜒曲折的水流里,水生动植物的着床、生长能使水道生机盎然。在曲折的河道里尽量避免直线段太长,尽量用蜿蜒、蛇形、折线等代替直线,这样不但表现了其美学价值,而且在水文学和生态学方面有其独特的功能。
古时人类依水而居,而后文化商贸等又因水得到了流通并传承。在现代城市里,水的使命得到了延伸。流动水给城市灌注了新的灵性和活力,如果将城市水系比喻为城市的血脉,那么流动的城市水系就是保证城市血液流动的基本条件,城市血脉流动和更新又是保证城市肌体健康的前提。
在早期的园林水景工程中,热镀锌钢管受到热捧,虽施工成本不高,但因长时间处于水中而表面被腐蚀,影响水景观的欣赏效果。为了设计出合理的水景,可以采用不锈钢管与upae管相结合,这样不仅控制水景工程施工的成本,也防止水管长期浸于水中而被侵蚀等问题,可以合理有效地解决水景工程建设中管道材质的问题。
3.2.1建立人工喷泉。人工喷泉适合建立在许多地点,如大型广场、小型公园等,根据园林景观的整体空间大小,选择人工喷泉的大小,并可以建立音乐喷泉,使水流与音乐节拍相互配合,形成美轮美奂的表演。
3.2.2建立人工瀑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人工瀑布是最为常见的水景设计,人工瀑布既能实现水的循环使用,又能通过水流形成气势磅礴的园林景观,使得园林景观层次丰富,更为吸引。
如今,水景已普遍进入城市居民小区,且大多水景工程采用雪松喷头等射吸式喷头,这类喷头对水位的变化十分敏感,若水位稍有变化,喷射的高度和水形就会产生极大的变化,给赏玩的居民带来不悦的情绪,因此对水位的控制非常有必要。装置性能良好的溢流管路等装置,以便液位超过时,能迅速溢流排出多余的液体,可以很好地控制水位,再采用水位液压式控制阀以及水位独立平衡阀,并且通过连通管道连接水景水池。
首先,选择植物时,应选择具有美感的水草,搭配与种植不同水草,尽量避免选择繁殖能力过于旺盛的水草,以免造成水草遍布整体水体环境,甚至导致水体被破坏,影响水景设计的效果。其次,在选择动物时,可以在水景设计中饲养部分的水生物种,如鲤鱼等,通过水生物种的繁殖与生长,可以带动水景的循环,防止水体出现固化,成为死水。此外,通过水生动物,还能增强水景设计的观赏性,使得水景设计充满生机,不至于单调乏一。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加强了联系和交流,其中西方文化也通过这项渠道进入到我们的视线,给我国各个领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园林设计中,西方园林设计理念与我国传统园林设计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新方式,并对此进行运用对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中国古典式的园林景观。中国古典式的园林景观主要是在景观中带有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特点的园林景观。这项园林景观主要是通过遵循传统园林设计手法,从而体现出浓厚的古典韵味,在园林景观的规划上,根据我国地域的差异呈现不同。1.1四合院。四合院作为我国北方园林景观中的代表,主要是通过仿照北方的皇城格局建造形成的,整体结构十分注重对称以及呈现闭合形式的独门独院模式。四合院主要是以一家人居住为主,并且与邻院的轴线形成对称式的排列状态。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韵味。1.2江南水乡。在南方中主要是以江南地区为代表,这一区域由于水流众多,因此在房屋、园林的建造中就将这一元素运用到其中。根据水势的组团分布,体现出婀娜秀雅的景观意境。2.现代中式园林景观。现代中式园林景观与传统的古典园林景观不同,在现代中在古典园林景观上加入了现代的思想,使之在最终的体现上更加多变和时尚,并且也更加的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审美意识。在对园林景观整体规划上主要是运用丰富多彩的构景和材料在其中的运用。注重对意念进行模仿,如: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上加入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意象符号,通过现代设计方式表达出传统的韵味。
1.建筑。在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首要元素是建筑。这一元素主要是出现在比较大的庭院景观规划中,采用建筑的元素还需要加强对建筑进行装饰,如:细部中运用带有意象符号进行装饰,或者是植物盆栽进行点缀。通过这些方式的运用还能够体现中国文化意境和韵味。如:在现代别墅中设计中式中庭或者是游廊等。2.山水。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山水也是运用比较多的方式。通过山与水营造出自然的山水环境,增强新中式园林的灵性。但是在新中式园林景观中山水主要是以简单的造型出现,使之与景观融为一体。3.植物。新中式园林景观中的植物景观在选材上不是运用带有传统寓意的植物种类,而是采用外来品种进行装饰、点缀。在传统的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采用都是带有一定寓意的,如:松竹寓意人品格和意志坚定,梅花代表人的气节等。对营造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园林具有很好的烘托作用。新中式园林景观植物运用更多是自然形状的植物和运用修剪的方式,营造文化氛围。4.景观色彩。在景观色彩的运用上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在园林景观中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的红色和琉璃黄色进行,如在过年时通过红色表达出节日的喜庆。黄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在作为权力的象征,体现出高贵和威严。除此之外还有象牙白和黑色的运用,白色体现出干净、清爽,黑色主要是用于园路的铺装和亭子的底漆,呈现出内敛沉稳的氛围。
1.园林空间布局。园林景观的最终效果是通过对景观整体的空间布局是否合理恰当决定的。对空间进行布局,首先是连续性的空间序列,主要是将开始、引导、和结尾部分进行组织,使之联系到一起,规模也是从小到大,简单到复杂。其次是对空间进行巧妙的转换,运用多种方式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装饰和点缀,给人心理上造成一种空间错觉,使之富有艺术性。最后是看与被看的关系,主要是促使景与景之间的过渡。2.构景手法。在园林景观设计上构景手法的运用可以营造出悠远意境的景观氛围,通过构景实现对园林景观空间的分隔和组合。主要的构景方式有:其一是借景,就是将视线所及之处的景观运用到园林中,达到丰富景致的目的。其二是隔景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屏风的形式完成,激发人的好奇心,为景致蒙上一层面纱。其三是框景的形式,主要是从角度上通过画框对景色进行欣赏。3.叠石理水。叠石理水主要是通过山水关系与叠山的形式,对景致进行表现。其中山水关系主要是通过对山与水之间的精妙布局,在形式上可以偏重于山,也可以是水,使之形成不同的园林景观风格类型。而叠山是通过石头渐渐堆积起来的形成的假山,使之成为一项景色,主要是为了呈现出景观的自然性。理水在其中运用是为了增添游览性和对景观空间的丰富。4.花木配置。在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花木的配置与传统的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上有明显的差异。其一是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在整体造型风格上更加具有空间感;其二是植物层次上更加的简单、大方和自然。在植物的选择上通常是由乔木、草、灌木等相互配置的方式。在西方园林景观设计上比较注重植物的颜色搭配和修剪。而新中式园林通常是以自然的植物为主,进行修剪装饰,植物色彩的运用上更多体现为绿色,同时与其他花色相配,以此从整体上营造出浓厚的古典园林景观韵味和氛围。
本文是基于对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研究,新中式园林景观主要是通过传统古典园林景观与西方园林景观两者进行融合形成的新中式园林景观形式。在文中对此进行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新中式园林景观类型,中国古典式的园林景观和现代中式园林景观进行研究,对其中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了解。其次是对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的元素进行分析,主要有建筑、山水、植物、景观色彩这四方面元素分析。最后是对不同的设计手法进行叙述,对新中式园林景观在我国的设计和运用提供新思路。
[1]张小玉.浅析新中式景观设计与传统景观设计的对比应用[J].居业,2016,(5):56-57.
[3]李士明.浅析“新中式”景观设计发展与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8).